目前,2007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面對今年畢業生數量的驟然增加、培養的同質化和整個社會的需求狀況,2007屆畢業生的供需數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進一步突出,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畢業生就業市場和往年相比呈現了一系列變化。
用人單位招聘普遍提前 去年9月份以后就有用人單位陸續到高校招聘畢業生。最早到河北工程大學的是諸如鐵路工程局和大型煤炭行業的一些用人單位,并陸續和畢業生簽訂了就業意向協議和正式協議。
為適應就業市場的新變化,一些高校也顧不得教育部有關畢業生 11月20日之后方可進入就業市場的規定,提前召開了校內招聘會。去年11月19號,在鄭州某會展中心舉行的招聘會上,3萬多畢業生涌入,擠壞了入口處的玻璃大門和電梯。進入去年12月不少就業協議簽訂,如石家莊鐵道學院的交通院校主體專業畢業生就基本簽訂了。如何在涌動的招聘熱潮中維護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保障學生培養質量是當前的一個新課題。
供需結構性矛盾更突出 從近期社會畢業生就業市場和河北工程大學等部分高校就業洽談會上了解到,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首先,專業需求上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用人單位需求畢業生的專業針對性進一步加強,很多用人單位針對不同的高校,分專業、類別招聘其強勢專業,其需求主要集中在高校特色明顯的主體強勢專業,如河北工程大學的礦業類、土木類和水電類等,而對其它計算機類、信息類、經濟類、社科類需求較少。
其次,學歷層次上的區分更為明朗,本科以上畢業生較受歡迎,而獨立學院、專接本和專科畢業生就業進一步嚴峻。很多大型用人單位對各類別畢業生待遇層次明顯。一些用人單位已經開始不招收專科畢業生,這給專科畢業生的培養和就業提出了新的課題。工程技術類院校的女畢業生就業更為困難,少有問津。
艱苦行業緊缺專業緩解 大型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的優惠政策可作為人才需求的晴雨表。近幾年一些艱苦行業的急需專業出現斷層,供不應求的問題嚴重。為了招聘到急需的畢業生,用人單位不斷提高待遇,優惠條件呈一路上升的趨勢,如河北工程大學的采礦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安家費2006年最高達到5萬元。
人才短缺也促進用人單位結合自身特點采取引進、自身培養、聯合培養、送出去培養、在職培養等方式解決了一些緊缺技術人才問題,同時高校主動適應市場擴大了相關專業的培養,使人才短缺得到了一些緩解。這表現在2007年畢業生招聘過程中,多數用人單位未再采用進一步提高待遇的方式來吸引畢業生,像潞安礦業集團公司、淮南礦業集團等國家特大型企業取消了礦業類主體專業可帶女朋友的優惠條件,同時各種優惠待遇不只看學歷了,而是按不同專業進行不同層次的區分,更加細化了引進政策。從用人單位優惠政策變化的情況,可以反映出一些艱苦行業多年來緊缺的主體專業畢業生需求有所緩解,但在短時期內仍然供不應求。
育人更加講求市場出擊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國家本科教學評估和教育主管部門對高就業率的要求,為了生存和發展,各高校對市場的反饋和適應市場的主動性加強了。各院校不斷加強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和對用人單位意見的反饋,主動適應畢業生就業市場,改革教學計劃和培養方式,以滿足不同用人單位的需求。河北工程大學為了增強畢業生適應市場的能力,根據歷年的畢業生跟蹤調查反饋的信息進行分析,結合學校辦學歷史、辦學特色、學校定位和畢業生分布等,加強了畢業生培養的針對性。如該校對優勢專業土木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等本科專業在寬口徑、厚基礎的前提下改變培養方式,主動適應用人單位技術應用的情況,在前兩年打下堅實理論基礎的情況下,根據市場變化,在高年級開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道路橋梁、巖土工程、礦山機電、工程機械、水利機械、機電一體化、車輛工程、機械設計制造等若干個專業方向,并根據用人單位需求不斷調整培養的側重點。在有限的培養期內,有針對性地加大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對長線專業計算機科學技術,變四年課程設置為三年集中完成理論學習,最后一年到IT軟、硬件科技園及跨國或大公司實習,增強畢業生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動手能力,以縮短畢業生就業后的見習期,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畢業生求職更加務實 面對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嚴峻就業形勢,畢業生求職的期望值也在進一步和市場接軌。畢業生在高校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和服務的前提下,結合自己的學歷、專業特色和綜合素質更加有針對性地求職,求職目的性進一步增強,也更加務實。如往年畢業生過分追求高待遇、大城市和大企業的畢業生大為減少,而響應國家號召參加西部計劃、選調到基層、到民營、到人才短缺的艱苦行業和單位的逐年增多。畢業生逐步轉變為務實,追求與自身條件相適應,有利于自己未來發展的崗位。
總的來看,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作用體現越來越充分,無論用人單位、高校、畢業生都在主動適應市場。
|